记者:张坚 杨镇潇
发布时间:2024-05-20 编辑:王婷 来源:视觉南通网又到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众所周知,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正是当年张謇先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而创设,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民众从中获得教益。在近日省文旅部门推出的“到江苏看博物馆”活动中,开近代公立博物馆先声的南通博物苑备受关注,南通作为闻名遐迩的“文博之乡”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南通博物苑老照片
一人一城
“华夏第一馆”赓续百年风华
1903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前往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在参观博览会和博物馆后受到启发,回国后便竭力倡议创办博物馆。1905年,他在家乡南通濠河之畔率先实践,南通博物苑在中国早期现代化城市蝶变中应运而生。取名为“苑”,有园林、苑囿之意——这里不仅陈列文物标本,还饲养禽鸟,广植花木,假山、荷池、亭台、水榭点缀,形成了“博物馆+动植物园+传统园林”的格局,可谓是开当代“博物馆+”理念之先河。
南通博物苑打造“小小謇述者”“謇言小课堂”等社教品牌
南通博物苑见证了张謇先生“教育救国”“实业报国”的伟大理想,使南通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端,推动了近现代文博事业发展。2005年,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纪念活动在南通举办。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来到南通博物苑,强调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
南通博物苑“馆园一体”的格局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南通博物苑围绕博物苑历史区域展开早期陈列复原,恢复博物苑的早期风貌,重塑张謇的博物馆思想,让观众在“馆园一体”的氛围中,重温张謇的博物馆建馆理念之滥觞。
今天走进南通博物苑,《江海古韵——南通古代文明陈列》聚焦南通自五六千年前青墩遗址升起江海文明第一缕曙光以来的沧桑巨变,用科技和美学手段展现了南通地方元素藏品。来到中西结合式建筑濠南别业,这里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原状陈列反映了张謇对救国道路、治国路径等艰苦而曲折的探求。据悉,由南通博物苑打造推出的数字化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张謇主题文物史料知识图谱”荣获2024年度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优秀案例,以可视化形式展现张謇生平事迹,助力讲好张謇故事,弘扬张謇爱国企业家精神。
南通博物苑南馆的楼上月台门旁,高悬着张謇先生手书的那副著名的对联:“设以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与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不谋而合。
联盟携手
擦亮“文博之乡”城市名片
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近年来,南通30余家博物馆聚点成阵、融合发展,带动历史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群“火起来”。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青出于蓝——国家级非遗南通蓝印花布”研学项目让游客动手体验传统印染技艺
沈绣博物馆举办刺绣社教活动
追随着张謇足迹,一批有志之士加入到建设博物馆事业的队伍中,各行各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在江海大地上生根发芽。从1985年建成中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南通纺织博物馆,到20世纪90年代,沈绣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等一批非国有专题博物馆建设完成;从20世纪初,珠算博物馆、审计博物馆、慈善博物馆等一批国字号博物馆的落地,再到新近的启东博物馆、海安魏建功纪念馆备案成功,南通文博之脉不断注入新血,焕发新生。
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经展陈提升后焕然一新
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悠香岐黄——巧手制作中药香囊”研学项目带领孩子们制作精致的中药香囊
截至2023年底,全市拥有备案博物馆总数为31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1家,非国有博物馆10家,国有博物馆中,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12家,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9家。全省拥有博物馆355家,南通占比为8.7%,居全省第四位。从等级博物馆数量来看,全市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共7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国家三级博物馆6家。全省拥有等级博物馆70家,南通占比10%,并列全省第三位。
2022年5月18日南通市博物馆联盟成立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019年12月,南通博物苑等13家博物馆联合成立环濠河博物馆群联盟;2022年5月,全市35家文博相关单位成立“南通市博物馆联盟”。通过藏品互通共享、故事共创传播、活动联办互动、文创开发联销、人才共建联动等形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迸发南通文博事业发展的新力量。
南通风筝博物馆“风筝文化进校园”社会实践项目
立足阵地,共谋新生。以联盟为纽带,馆与馆之间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合力讲好南通文物故事。2023年,南通市博物馆联盟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积极参与南通非遗购物节、“博物知旅”夏日有约等主题活动,推出49个常设展览、23个临时展览、28个社教活动,发布2个系列7个主题10条南通文物主题游径,展示联盟风采,放大馆群效应。
文旅融合
推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2022年起,“博物馆热”急速升温,市民游客纷纷走进身边的博物馆等文博场所,在近距离接触文物的同时,感知历史脉搏。据统计,2022年度,全市博物馆接待观众342万人次;2023年度,全市接待参观人次突破437万,同比增长27.78%。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智慧课堂
行走博物馆,读懂一座城。作为“游”与“学”的有机融合体,教育研学也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南通文博场馆积极组织和策划各类专题讲座、亲子活动、青少年志愿者讲解活动,以博物馆为载体,以文物为媒介,通过沉浸式体验,将“知”与“行”合一,让中小学生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历史的厚度,引领广大青少年开启丰盛的“博物知旅”。
依托环濠河博物馆群,2023年濠河景区开辟水上博物馆旅游线路。线路串联两岸博物馆群,包括南通博物苑、审计博物馆、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南通市沈绣博物馆等。市民游客登上游船可览濠河美景,走进岸上可逛博物馆群,一趟旅行领略这座城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
濠南别业门前张謇手植的两株紫藤成为网红打卡地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浪漫春夏,南通博物苑内紫藤、绣球、含笑花等次第开放,成为市民游客出行的热门目的地。张謇故居濠南别业门前先生手植的两株紫藤,引来无数网友前来打卡。如今,一个文化创意空间在濠南别业底楼“上新”。这里融合典雅与精致,集博物苑文创产品、咖啡、书籍于一体,让游客朋友们获得更多新鲜多元的文博体验。无论是“紫藤花开”的种子礼盒,还是南通博物苑苑藏文物年历,都是深受欢迎的伴手礼。
江苏省江海博物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合作推出《鲁迅的艺术世界——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
南通文博场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江苏省江海博物馆牵头成立“张謇垦牧之路博物馆发展联盟”,策划主办《垦牧乡歌·家国情怀——张謇垦牧之路特展》,在全国20多个城市进行巡展,“走出去”的同时坚持“引进来”,与北京鲁迅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等全国各大博物馆联合办展,将精品文物、展览带到南通市民身边。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南通市富美帽饰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设基本陈列《观帽》,拓展文化、艺术、时尚展示新空间,开放第一年便吸引了18.58万人次前来光顾打卡。2023年11月,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二期如期对外开放,该馆2016年建成开放,已累计接待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近300万人次参观。
南通市富美帽饰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观帽》集文化、艺术、时尚于一体
江海有情,南通有请。依托百多年前先贤留下的“中国近代第一城”遗存,南通正在持续擦亮“文博之乡”“南通好玩”等江海特色文旅品牌,以热情的姿态欢迎八方来客前来打卡。从中国博物馆事业“梦开始的地方”出发,南通文博人迈向崭新的追梦之旅,让“风物骈骈与岁新”的盛景常在常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