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园 周朝晖 部分图由通讯员倪雯烨提供
发布时间:2025-09-02 编辑:王婷 来源:视觉南通网9月1日,公安部公布3起非法破解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黑客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介绍针对“黑飞”行为始终保持严打态势。我市无人机管理状况如何?记者展开专访。
多起“黑飞”事件被警方打击
公安部公布的这3起案件,分别是浙江衢州公安机关侦破陈某强、山东临沂公安机关侦破张某玲、四川成都公安机关侦破陈某平非法破解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案,由此造成无人机在禁飞、限高区域的“黑飞”。三名嫌疑人非法牟利,均被当地警方依法惩处,“黑飞”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日益引发社会各方关注。
上月25日,无人机“飞手”霍某、徐某、裴某3人,操控无人机在陆家嘴地区违反飞行规则飞行,导致两架无人机空中对撞,造成上海环球金融中心96层平台防水层被砸出坑洞,这是该建筑自2016年以来发生的第95起无人机事故。案发后,三人被行政处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更严重的是,国家安全机关前不久接到群众举报,北京某军用机场、空军训练基地等涉军区域周边,多次出现无人机盘旋疑似拍摄参加阅兵的军机训练情况。经查,军事爱好者赵某、无人机飞手杨某出于娱乐和好奇目的,在未经批准情况下多次在军事敏感区域周围“黑飞”,二人因违规行为被予以行政处罚。
而在去年9月,天津滨海机场因无人机“黑飞”导致29架次航班延误、8架次航班取消、32架次航班备降其他机场,影响超3000名旅客行程……
市民注意到,濠河龙舟邀请赛、“苏超”联赛等重大活动和重大赛事期间,有关方面都会发出相关通告,提醒公众在管控期间将启用反制设备,对擅自在管控时段、区域内飞行的“低慢小”航空器坚决采取反制措施,对“黑飞”行为人将依法处罚。
上月末,有市民举报一禁飞区域周边有人违规放飞无人机,南通警方当场依法暂扣其设备并对“黑飞”操作者予以法治教育;举报人也因积极举报获得奖励。
“作为一名‘飞手’,遵守法规不管何时何地都应该放在第一位。”1日下午,无人机飞行爱好者于斌向记者表示,“这既是对法规的敬畏,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警方宣讲50多场覆盖万余人次
“南通无人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不仅在摄影爱好者中广受欢迎,还广泛应用于测绘、农业、公安执法等多个领域。譬如,农用无人机进行农药高效喷洒,警用无人机化身‘空中交警’观测道路拥堵情况等。”9月1日下午,南通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危险物品管理和行业场所管理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可以说,无人机正逐渐渗透到千行百业,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自新华社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实名登记无人机总数突破272.6万架,累计飞行2447万小时,同比增长149%。随着无人机数量与日俱增以及应用场景多元化,“黑飞”问题也日益显现,一定程度上威胁公共安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为了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以及有关活动,促进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我国出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这是首部针对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的行政法规。与此同时,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首次将无人机“黑飞”行为明确列为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并予以处罚。
“这两部法规的出台,为我们开展执法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有力抓手。”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无人机整体运行情况平稳有序。南通警方正持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各类防“黑飞”专项宣讲活动50多场,覆盖1万多人次。
不仅如此,南通警方针对大型活动、重点区域“看得紧、管得牢”。这位负责人透露,“在‘苏超’赛事举办场所、南通兴东国际机场禁飞区,我们通过多部门联动加大巡防力度,严厉打击未经批准起飞、超范围飞行等违规行为,对‘黑飞’行为坚决说‘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那么,如何让无人机飞得更安全、更放心?警方特别提醒:首先,无人机飞手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实名登记,取得登记标志后方可激活使用无人机;其次,要具备操控无人机的飞行资质,未成年人应当在监护人的指导下操作无人机;最后,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机场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等管制空域操控无人机。操控无人机的过程中,还应避开人员密集区、居民住宅区等场所,避免侵犯他人隐私。
“今年5月,例行巡查过程中发现一位市民未实名登记放飞无人机,我们现场劝导并引导其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实名登记,并现场宣传法规。”有关负责人最后透露,我市尚无造成恶劣影响的“黑飞”事件发生。
300多名协会会员成为自律标杆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取得民航局飞标司发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证书、行业持 CAAC 证的会员300多人。另外,还有近60家会员企业。”9月1日下午,南通市无人机协会负责人向记者报出一组统计数据。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无人机协会成立以来,一直在坚持不懈地不断加强对会员包括杜绝“黑飞”在内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除了要熟悉《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的内容,同时还要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做到应知应会、自觉守法用法。”
协会负责人说,目前会员年龄结构在16周岁至65周岁之间,来自社会千行百业,男性会员占总人数的九成以上。
“拒绝‘黑飞’需要严格的自我约束。因此,行业自律相当重要,协会始终要求会员自觉成为行业自律的标杆。”协会负责人透露,“去年以来,协会曾联合南通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南通市摄影家协会等单位,借助南通市图书馆等公共平台发起拒绝‘黑飞’公共倡议和公益活动,会员签订了相关承诺书,迄今无会员存在‘黑飞’行为。”
所谓“黑飞”,是指无人机未经登记注册、未获相关许可或违反禁飞规定等,在禁飞区或未经授权的空域进行飞行的行为。
低空经济发展火爆,无人机使用量和注册量激增。据《202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当年年底,全行业无人机注册用户达161.9万(含个人用户152.1万),注册无人机共217.7万架。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等带来的安全挑战不容忽视。
“要遏制‘黑飞’,关键是要严格实名登记、获取飞行资质、提前申请空域、遵守飞行规定;在这个无人机飞行的‘安全链’上,上述环节缺一不可。”协会负责人最后提议,“无人机爱好者购机后,除了要在民航系统接受实名登记,还要在公安系统接受实名登记,就像买了新车要在车管所及时上牌一样。具体操作上,我认为并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