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蒋娇娇 李波 图 | 记者尤炼 许丛军 李波 徐培钦
发布时间:2025-09-02 编辑:王婷 来源:视觉南通网晨光漫过长江江面,粼粼波光随江堤跑道上的脚步流转;清风拂过茵茵草坪,足球健儿的呐喊与江涛声交织成曲。8月30日,南通长江体育公园正式揭开面纱,这场集生态之美、运动之趣、文旅之韵于一体的启园盛会,不仅让“在江畔奔跑、于绿茵竞技、伴鸟语花香”成为南通市民的全新生活日常,更以“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华丽蝶变,书写出长江大保护战略下,南通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答卷。
苏超劲旅绿茵逐梦,精彩赛事点燃滨江活力
启园当日的南通长江体育公园,处处洋溢着运动的激情。当晚7点半,绿茵足球区内已是人声鼎沸,2025年南通市秋季业余足球联赛,崇川区足球队球员潘万权身着红色球衣,在天然草坪上肆意奔跑,抢断、传球、射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
“伴着轻柔的江风,呼吸着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踢球,感觉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每一次奔跑都像在与长江共鸣!”赛后,汗流浃背的潘万权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眼中满是兴奋。崇川队主教练王晗也表示,这样兼具生态美景与专业设施的球场,能让队员们更好地发挥水平,也更能激发大家对足球的热爱。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作为“体育之乡”,南通历来有着深厚的体育底蕴——这里孕育了7位奥运冠军、24位世界冠军,去年更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奥运后备人才建设城市。而长江体育公园的投用,无疑为这份“冠军基因”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园整体规划科学,分为绿茵足球、社区友好、休闲时尚三大主题功能区,先期开放的绿茵足球区,堪称“足球爱好者的天堂”:6片11人制天然草坪标准足球场整齐排列,2片5人制足球场灵活适配不同需求,配套的篮球场与儿童游乐区更是让运动场景愈发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1号球场堪称“景观与专业的完美融合”——西临壮阔长江,南眺狼山支云塔,东观城市天际线,360度全景视野让人心旷神怡。球场内配置2800个观众席位,同时严格按照专业赛事标准配备设施:LED照明系统精准满足赛事对照明比例、频闪、色温、显色性、炫光的全部要求;先进的声学设计增强赛事活动的感染力,让观众能清晰捕捉到球员的呼喊声与足球的碰撞声;全场覆盖5G及Wi-Fi信号,比赛成绩实时更新在现场布置的超大4K高清画质屏幕上,赛场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清晰呈现,精彩视频画面无缝切换,慢动作回放精准还原进球瞬间,科技赋能下的沉浸式观赛体验让人心潮澎湃。
当天下午5点,市摄影家协会成员杨林建早早领取了门票,兴奋地走进球场。“在家门口的江景球场看球赛,每一张照片都是‘大片’。”他举着相机拍摄江景与球场交织的画面。此次启园活动内容丰富,并非局限于足球赛事:8月30日除揭幕战与青少年对抗赛外,还举办了社会俱乐部足球友谊赛;8月31日,活动重心转向“休闲+体验”,足球友谊赛继续升温,飞盘7V7比赛、趣味运动会、棒球、篮球、瑜伽轮番上演,一系列亲子活动更让家长与孩子在互动中感受运动的快乐,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市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提及南通足球,不得不提“苏超9连胜”的亮眼成绩,这股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也在长江体育公园的赛事中得到延续。市体育局局长江华表示:“南通长江体育公园的建成投运,成功填补了我市滨江区域大型综合性体育场地的空白,从此这里将成为全市青少年运动员重要训练基地,为挖掘南通体育人才、延续‘冠军基因’提供有力支撑,也将推动南通足球事业乃至整体体育事业迈向新台阶。”
攻坚克难突破城建难点,高品质铸就生态赛场
从昔日繁忙杂乱的工业码头,到如今水清岸绿、设施完备的生态体育公园,南通长江体育公园的诞生,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攻坚克难与匠心付出。项目自七月初启动以来,便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的严峻挑战,加之南通沿江气候特殊,对施工质量与进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城建集团、总承包单位中建八局与上海市政院联合体及监理单位并未退缩,而是同心同向,以“专班运行+高效协作”的联合推进模式为抓手,打响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项目攻坚战。
在公园即将完工的最后阶段,记者曾实地探访,围网安装、弱电穿线、亮化调试等收尾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人员顶着酷暑,汗流浃背却丝毫不敢懈怠,只为确保8月底能如期完工开放。落日余晖下,他们忙碌的身影形成一道道美丽的逆光剪影。监理朱祥正蹲在儿童游乐区,耐心指导施工人员:“这个底下最好弄个橡胶皮垫,能更好地保护孩子安全。”经过50多天的连续抢工,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却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施工过程中,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台风“竹节草”影响当晚。强对流雷暴突袭,引发项目现场跳电,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延误工期,还可能影响已完成工程的质量。危急时刻,中建八局施工人员迅速行动,一边组织力量开展电力抢修,一边同步推进现场排水作业,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风雨中坚守数小时,最终成功化解危机。这份责任与担当,为项目提速增效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长江体育公园的品质更有保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除了抢工期,项目在品质把控上更是精益求精。球场施工负责人袁晓鹏介绍,考虑到南通沿江气候潮湿、台风频发等因素,项目团队在草坪选择上反复斟酌,最终确定采用“耐踏1号中华结缕草”。“这个品种是世界上公认的最耐践踏运动场草坪建植材料之一,弹性好,抗病虫能力强,养护成本低,而且是符合国际足联FIFA标准的场地用草。”袁晓鹏说,该品种曾用于杭州亚运会奥体中心、黄龙体育场以及昆山奥体中心等多个专业足球场地,实践证明其能适应高强度赛事与复杂气候。目前,球场草皮已进入养护阶段,通过覆沙工艺优化土壤环境,有效提升草坪质量和使用寿命,为使用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
从草坪选择到设施配备,从工期把控到质量监管,每一个环节的匠心,都让长江体育公园不仅成为一座运动场馆,更成为一件“生态与品质兼具的作品”。若说滨江景观是南通的华丽桂冠,那滨江生态花海、港池姚港路段景观带便是桂冠上的璀璨明珠,而高品质的滨江生态绿廊与长江体育公园,更让这份璀璨愈发夺目。
长江大保护生态蝶变,“生态+体育+文旅”融合发展
“新建的公园好漂亮,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站在南通长江体育公园的江堤步道上,老党员吴湛激动不已。吴湛是崇川区狼山镇街道临江家园居民,从小喝着长江水、听着轮船汽笛声长大,对长江有着深厚的情感。“以前我们住在长江边却望不到江,周围全是厂房和码头,塔吊如林,漫天灰尘。现在不一样了,这里变成了漂亮的体育公园,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我们还经常能见到江豚游过,你看看这长江,多美啊!”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8年6月,吴湛与280多户临江村民一起,拿到了临江家园的新房钥匙。随着滨江岸线逐步修复,曾经的“城中村”变成了南通最“养眼”的江景房小区之一:朝南望,五山风光尽收眼底;向西看,花海景色四季变换;步行几分钟,就能走进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成了临江居民的“共享花园”。“如今,五山和长江就像镶在我家的窗玻璃上,推开窗就能见绿、望江,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吴湛的自豪,道出了无数南通市民的心声。
曾经的南通滨江片区,一度面临“厂房林立、岸线割裂”的困境,市民“临江却不见江”,长江的生态之美被工业生产的喧嚣所掩盖。近年来,南通以长江大保护为核心,坚决推进滨江区域生态修复:拆除生产码头,还岸线以绿色;重建湿地岸堤,恢复生态功能;贯通滨江绿廊,串联景观节点,通过一系列“生态再造”工程,坚持“还江于民”和“还绿于民”,让生态修复的成果真正转化为百姓可感可及的生活品质提升。
沿江生态带建设,规划是先导。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副局长胡国军告诉记者,规划从源头明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让每一寸岸线、每一片空间都有生态“标尺”。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五山及滨江地区的蝶变,正是南通沿江生态修复的典型缩影,而长江体育公园的建成,更是将“生态+体育+文旅”的融合发展理念落到了实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南通对长江体育公园的定位颇高,旨在打造集运动、休闲、生态于一体,体文商旅融合的高品质滨江公共空间。“滨江港池—滨江公园段是‘南通之链’的核心部分,作为我市城建重点项目,滨江生态绿化带的建设得到了多部门协同支持——市住建局会同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体育局、财政局、数据局等部门,主动协助建设单位破瓶颈、解难题,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市住建局副局长瞿志军介绍。
如今,夜幕下的南通长江体育公园更显迷人:6片足球场灯火通明,与江面上的轮船灯光、远处沪苏通大桥的璀璨灯光交相辉映,沪苏通大桥如一条巨龙跃江而过,近处南边的江海第一塔闪烁着微光,山水相融的美丽风景让人沉醉。市民们沿步道漫步江畔,驻足欣赏江景,观赏赛事,欢声笑语伴着江涛声,汇成一曲幸福的乐章。大家纷纷称赞:“这里真正让市民更贴近长江,感受长江之美,必将成为市民休闲的最佳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