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甲镇余西社区设立“家风工坊”,以国家级非遗“南通蓝印花布”为载体,特邀非遗传承人将“孝亲敬老”“勤俭持家”等家风家训融入印染设计,制成门帘、桌布等生活用品,让居民在日常使用中感受家风熏陶。
千年古镇石港的西大街坚持“修旧如旧、活化利用”,对老街建筑分级保护,香云纱、红木雕刻、窨糕、腐乳、盆景等店铺林立,用历史文化遗存讲述石港故事,让居民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同时,西大街所在的广济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进“书记茶室”服务模式,先后吸纳市监石港分局、税务分局、新中酿造公司和第六人民医院等文明单位共筑“志愿联盟”,搭建“为民项目联办、文明阵地联建、传统文化联育”全链条。
10月28日,通剧《陈英卖水》荣获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主演葛豪获“优秀演员”称号,实现剧目与个人奖项双突破。通州区持续擦亮“中国曲艺之乡”品牌,推出《瓦匠女人》《瞧这两亲家》《陈英卖水》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精品,用熟悉的乡音唱进百姓心里,让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文体活动:凝聚乡村人气
8月中旬,“通州之夜”文化惠民活动热闹举行,该主题活动已经持续演出三十年。从北洋桥下的草地,到市民广场、明珠广场,再到城东新区万达广场,场地的变迁见证着通州城市发展的步伐。作为通州公共文化闪亮品牌,“通州之夜”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活动组织奖”“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服务奖”等多项荣誉,成为百姓心中的“夏日必赴之约”。
4月20日,第二届刘桥镇“村马”如约而至。迷你马拉松串联起非遗文化区、现代工业园区和诗意田园,让跑者在奔跑中领略刘桥的产业活力与生态之美。
7月12日,全国独有的“纺超”足球联赛开赛,吸引200余家家纺企业组建30余支业余球队参赛,比赛期间促成多笔合作。川姜镇的足球故事始于2019年,一群家纺从业者自发组建南通家纺城足球俱乐部。6年后,这支“草根球队”站上江苏省业余足球之巅,获2025年江苏省足协杯冠军,创造“业余队战胜半职业队”的奇迹。
如今,“村字号”文体活动在凝聚乡村人气、增强乡村活力、带动乡村旅游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弘扬文明乡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面子”美到“里子”靓,从“一处文明”到“满城新风”,从“一个好人”到“好人之城”,通州区乡风文明建设正焕发出勃勃生机。通州区将继续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通州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