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纯农村”走出逆袭路!海门工业大镇里五个农业村抱团取暖,携手共富
记者:袁晓婕 黄天玲
发布时间:2023-11-30 编辑:王婷 来源:视觉南通网

根据凤飞村的气候和花菇的生长特性,一个菌菇包从当年10月到次年4月可生长出4批花菇,每批次的生长周期约为半个月。每批次花菇采摘后,只需要在菌包中间的孔洞注水,一周后下一批次花菇便会长出。“之前没经验,以为菌菇怕冷不怕热,每次都把大棚关得严严实实,结果花菇长‘疯’了,收都来不及。”黄芸笑着告诉记者,收第一批菌菇时赶上下雨,夫妻俩和几个村干部一起抢着把菇采完,一共收了700多斤。
“这批花菇一共卖出了5000多元,按照这个产量计算,只需两批便能收回成本。”黄芸告诉记者。凤飞村是有名的“秋葵村”,五谷杂粮等特色农作物在周边地区亦小有名气。“这几年村里务农的村民年龄越来越大,秋葵、杂粮这种对人工要求比较高的作物种植遇到了困难。”黄芸表示,花菇不仅对人工的要求、投入较低,还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作物。
看到黄芸试种的花菇经济效益不错,不少村民表示要跟着她一起种植,村民吴兴石还自费搭建了大棚。“引进花菇就是为了给凤飞村的老百姓找到一个收益高的种植项目。”黄芸说,明年她计划将种植规模增加到一万包,并购买了烘干设备,销售时可打破时间限制,干花菇的经济价值也会更高。
不仅是凤飞村,位于海门港新区东南角的五个纯农业村都在努力挖掘特色农业项目,小龙虾、禽蛋、草鸡草鸭等。通过这些农业项目,五个曾经只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的农业村找到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径。
村与村联合,联动共赢求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五村地缘相近、人文相亲,近几年来都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畅通了水系,具有较好的农业基础。今年,在海门港新区以五村为基础,打造五村联动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由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卫国任示范园党委书记,下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个攻坚党支部,探索党建与农村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五村中,地理位置最优越的是浩西村,紧邻S28、老通吕公路、港西大道等主要干道。党总支书记陆辰成告诉记者,他们拥有五村联建最宝贵的资源——建设用地,明年,通过盘活低效用地,五村联建的大本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将正式开工。
五个纯农村从单兵作战到联动共赢,海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抱团发展就是大家把各自的资源整合出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共同富民增收。”福良村党总支书记赵松美说,“我们这五个纯农村环境好、没有工业企业,非常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她表示,但一个村的特色农产品毕竟有限,如今五个村共同抱团,可做的文章、可发展的农业项目就多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