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纯农村”走出逆袭路!海门工业大镇里五个农业村抱团取暖,携手共富
记者:袁晓婕 黄天玲
发布时间:2023-11-30 编辑:王婷 来源:视觉南通网

今年夏天,海门港新区举办了夏夜嘉年华活动,五村带着各自的优质农产品首次集中亮相,并推出了从100元至300元不等的农产品大礼包,活动首日便被抢购一空,福良村和锦明村准备的草鸡草鸭和草鸡蛋还不够卖。短短几天的活动,五村共盈利5万多元,这也是海奔农业的第一桶金,更加坚定了大家联动共赢的信心。
“小黄瓜8斤、芋艿15斤、菠菜13斤……”目前,海奔的主要经营业务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农产品,在海门港新区的牵线搭桥下,海奔成为全季酒店的供应商,五村的村干部多了一个新身份——配送员。如今,五村的种植品种丰富了很多,辣椒、黄瓜、番茄、芋艿、甜玉米等等,都能自产自销。“通过五村共同行动,我们将推出更多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以此实现产业兴旺,增加村营收入,推动乡村振兴。”锦明村党总支书记施敏敏信心十足。
联产也联智,五村携手共奔富
“龙书记好。”在和轧西村党总支书记黄袁龙一起前往稻虾谷基地的路上,村民们都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这既是对他名字的昵称,也是“龙虾书记”的简称。轧西村共有耕地面积2800多亩,因缺乏经济效益高的农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比较单一。但村里800多条泯沟,并紧邻江家河,黄袁龙敏锐地意识到,水产养殖应该是条不错的路径。
去年,轧西村流转了100多亩低产田,他本人前往盱眙学习小龙虾养殖项目,采取稻虾综合种养的模式,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径。黄袁龙告诉记者。稻虾谷基地在粮食作物种植的基础上,上半年养龙虾,六月后种水稻。稻子收割后,剩下的稻草在水里腐烂发酵,可为小龙虾提供饲料。而小龙虾排出的粪便,又能为此后种植水稻提供肥料。通过稻虾轮作,轧西村实现了“一水两用,粮渔双赢”。去年,虾谷稻基地卖龙虾营收近40万元,今年预计收入将超60万元。
“选择这五个村联建除自然条件外,也因为这五位村书记都是有经验、有干劲、有想法的八零后干部。”海门港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福良村、锦明村为例,两位女书记发现村民都有散养鸡鸭的习惯,于是她们找到党员代表、村民骨干,由村集体包销,鼓励大家多养鸡鸭、多下禽蛋,两村均有100多户农民参与这项增收项目,养得多、养得好的村民每年能增收5000余元。
现在,“碰头会”已经成为五位村支书线上线下的日常,大家聊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推进五村联建。“五村联建能做大的不仅仅是‘土特产’。”赵松美介绍,五村均有不少红色文旅资源、大家正在思考如何打破产业、地域的壁垒,将文旅资源、农业资源串联起来,打造集颐养、文旅、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精品文旅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