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影
让文物“活”起来!舞蹈《青墩玉影》实现南通地区及全省县级地区“荷花奖”零的突破
记者:杨镇潇 中国舞协 部分图片由海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发布时间:2024-11-28 编辑:王婷 来源:视觉南通网

近日,海安舞蹈作品《青墩玉影》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终评舞台,实现南通地区以及全省县级地区在此奖项上零的突破。该作品由中共海安市委宣传部支持,海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海安市歌舞剧团共同打造,以青墩文物挖掘为题材,将“考古学者”与“出土玉器”相结合,通过肢体语言,生动展现了玉器的精美与神秘,体现出考古人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
在古典舞中遇见古今
《青墩玉影》从启幕到淡出,不过七分多钟,却表现了一位考古工作者从挖掘、记录、抢救、修复、守护、铭记的一生。舞台上,随着考古者的擦拭轻刷,“玉影”浮现。六位舞者化身玉器,向着光源中心聚拢,他们或遗世独立,或二人成型,或三人同框,以不同舞姿、动静结合的形式表现玉器的造型和神韵……
“这是一个关于海安青墩的故事。”1973年夏,海安青墩遗址的发现,将江海平原的历史追溯到了6000年以前,在此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物将彼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忠实地记录了下来。其中发现的玉琮、玉璧、玉环等玉器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海安市文化艺术中心舞蹈编导、舞蹈《青墩玉影》编导杭磊告诉记者,“南通地区不生产玉,却出土了许多精美的玉器,说明当时这里已经出现了文化交流,青墩遗址和其他的史前文明有所关联。这些信息,如果我们平时去看,就不会特别留意,但本着挖掘本土文化的初衷去看,这点让我深受触动。”